广彩木雕面临恶性竞争 不怕绝迹只怕"盗版" |
编辑:东莞浦钢开元钢铁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广彩木雕面临恶性竞争 不怕绝迹只怕"盗版" |
![]() 展览的开幕式上,广州民间工艺大师、老艺人济济一堂。说起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历经多年沧桑,不同的 艺术门类境遇也各不相同。“三雕一彩一绣”中,牙雕、广绣已经到了灭绝边缘,而广彩、木雕和玉雕的发展却有了新意。 广绣走向市场步履蹒跚 广绣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可能是广州唯一继承了传统广绣工艺的老艺人。目前她正在番禺经营广绣研究中心,而且努力让她的两个《孩子》网络版把这门艺术传下去。虽然研究中心中总是有一帮弟子,但陈少芳说起广绣的发展前景仍然显得有些悲观。研究中心的待遇不算好,大多数学徒呆不上四五年就会离开,而且特别令人惋惜的是,他们出去之后,几乎没有人再从事广绣这一行。陈少芳说:“他们的技术都是我亲自指导的。太可惜了!” 陈少芳说,建立这个研究所,目的在于创作一批精品,同时进行与市场结合的研究。现在精品倒是存了一批,但如何同市场接轨,还是没个头绪。她指着几件大约40平方厘米的《孔雀》、《白鹭》等作品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在广州市的旅游纪念品大赛中获了奖,但是由于作品是纯手工织成,“小小一个荔枝就要好几天”,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最便宜的价格也要万余元,一般旅游者如何消费得起?最重要的是,这位醉心于传统技艺的老人坚决反对使用机器来制作,“那样的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广彩木雕销路好但面临恶性竞争 比起陈少芳的困惑,广彩行的经营者要轻松很多。“过去我们看一个传统工艺门类好不好,就盯着一个厂,这个厂不行了,就说整个行业不行。其实现在很多私人的厂发展了,而且不少老艺人出去单干。”一位在广彩行业打拼多年的私企老板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广彩在中东、南美等地都有不错的销路,在欧洲不少国家也挺受欢迎。 木雕行业的不少人也有类似感受。曾以绿檀木雕《龙凤如意》在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大奖的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招赞惠说,现在广州从事木雕生意的有几千人,市场销路也不错,从工艺水平看也进步了,整个行业还是在提升。 对广彩、木雕、广绣的经营者来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后继无人,而是恶性竞争。招赞惠说,一个新品种设计出来,很短时间内就会遭遇大量“盗版”,以次充好、恶性压价,逼得正规经营者不得不降低工艺水平标准,以减少成本。他坦承,像《龙凤如意》这样一做两年的精品,主要是起个广告作用,要大量生产是不可能的。 老艺人袁智佳以《阖家欢聚》开创了广彩双面彩的先河。这次他展出的作品《穆桂英大闹天门阵》及《八锤大战金兀术》以新的题材、更高的艺术手法,再次成为展览的亮点之一。但是他说,自己从没想过申请专利。“没有用,那个东西保护不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常可见对大师名作稍作修改便粉墨登场的“李鬼”,但要追究责任,在法律上又很难认定。 适应时代才有市场 “某个商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自然的,但没有哪个民族容忍自己的传统文化被淘汰。”一位工艺美术专家说。在展览中,许多努力适应时代、同时执着于传统艺术的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开幕式上,不少老艺人表示,传统工艺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及使用喜好是一个大课题。如陈少芳把国画、油画等多种中西绘画技巧融汇广绣创作中,在构图色彩针法的运用为广绣前所未有。 广州玉雕技艺一直执牛耳于省内同行业,以俏色巧雕、作品题材回归大自然的创作手法,从过去单一表现仙佛宗教故事内容,变贴近自然风韵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是玉雕界近年来的一种趋向。如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蓝君基设计的《猎豹》,巧妙利用木化石纤维的横切面呈现斑点的纹理,雕琢成一对生动逼真的猎豹。 |
上一条:佛山陶瓷工艺品具备有哪些特性 | 下一条:棉价高涨不下 涤纶短纤有望成为其代替品 |